走进人生就是博
NEWS国自然热点速递:外泌体、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人生就是博助你迅速掌握!
来源:徐离心颖 日期:2025-03-08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和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比未患糖尿病的成人高出两到四倍。研究发现,糖尿病脂肪细胞衍生的小外泌体(sEV)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心肌再灌注(MI/R)损伤,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最近,研究团队在《Redox Biology》(影响因子:107)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脂肪细胞来源的小外泌体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加重糖尿病缺血性心脏损伤”的论文,首次证实了糖尿病衍生外泌体促进氧化应激及线粒体介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高脂饮食(HFD)显著增加了血浆和脂肪细胞衍生的sEV的数量和大小。糖尿病状态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刺激脂肪细胞产生sEV,造成血浆sEV异常。在体内外实验中,糖尿病sEV被证明通过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sEV促进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同时,HFD脂肪细胞中携带的miR-130b-3p加剧了心肌细胞内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此外,PGC-1α被确认是糖尿病sEV诱导的心肌细胞caspase-9激活的靶标。
通过分析,miR-130b-3p能够显著降低多种糖尿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对PGC-1α造成抑制。此外,糖尿病脂肪细胞衍生的sEV通过miR-130b-3p下调PGC-1α,促进线粒体活性氧(ROS)的产生。研究表明,过表达PGC-1α能够逆转这一病理效应。
糖尿病脂肪细胞衍生的sEV还加重了心脏损伤。心功能检测和心肌双染色法确认了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严重性。研究结果指出,糖尿病脂肪细胞源性sEV导致小鼠心肌损伤加重,这一机制主要与miR-130b-3p抑制PGC-1α的表达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糖尿病sEV在促进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加重了MI/R损伤。阻断糖尿病脂肪细胞sEV的生成、PGC-1α的过表达或减少线粒体ROS生成,可能成为减轻糖尿病心脏病损的重要治疗策略。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探索这些途径,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和治疗糖尿病相关心脏病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生就是博**,在生命的挑战中,我们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7724759632
总部地址:杭州沈北新区郑街道22号